各学院、有关单位:
为切实发挥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单位(以下统称研究单位)智库支撑作用,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不断走深走实,现就征集重点研究课题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目的意义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2021年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济南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山东努力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当前,我省推动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还存在许多问题制约,比如生态保护治理任务繁重,防洪减灾压力依然较大,水资源制约问题突出,产业结构层次不高,黄河文化保护挖掘欠缺,区域高效协同机制不完善等,需要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组织高校、科研院所等智库单位,围绕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重点领域、重点任务,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对于破解纵深推动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路径制约,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方向重点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保障黄河下游长治久安、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构建国土空间保护利用新格局、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开展重大课题研究,提出2023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深入推动实施黄河战略的重大思路、重要政策建议,积极推进课题成果转化,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重要支撑。
三、申报筛选
(一)已完成课题申报。对于已经结题、具有科技成果转化可行性的课题,可以直接申报课题成果。课题成果报送材料不超过5000字。
(二)未完成课题申报。正在开展或拟开展的课题,可以只报送课题题目及内容简介,材料不超过500字。研究单位按原有计划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结束后再报送成果。
(三)课题成果运用。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申报课题进行择优遴选,推动优秀课题成果在规划编制、政策制定、项目谋划时,进行吸纳采用,切实发挥课题研究成果作用。研究单位同意申报课题成果,即视为授权省领导小组办公室转化应用课题成果,课题成果知识产权仍归申报单位所有。对于拟开展的课题,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会同省有关部门、单位和课题研究单位进一步深化研究论证,确定一批重大课题,给予必要的配合支持。
我校申报者,请于12月28日前将已有课题研究成果、拟开展课题研究题目及内容简介电子版(word版),发送至社科处邮箱。
社科处联系人:任慧颖 侯环
社科处联系电话:0531-82767335
社科处邮箱:shekechu@ujn.edu.cn
附件: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研究课题报送要点
一、生态环境保护治理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围绕推动上下游一体、干支流协同、左右岸统筹,研究提出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实施路径和政策措施。聚焦抓好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修复,高标准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一体化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治理,提升沿黄区域生态保护水平,强化重点行业污染源管控治理,提升城乡生活污染治理水平,分析存在问题,研究提出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重点任务及政策建议。围绕加快推进山东省沿黄生态廊道建设,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推进盐碱地后备土地资源综合利用等,研究路径方法,提出政策建议。
二、保障黄河长治久安
围绕完善水沙调控机制,开展“二级悬河”治理,加强东平湖蓄滞洪区建设及河口地区综合治理等重点任务,分析黄河流域防灾减灾能力短板弱项,开展应对洪涝灾害及次生自然灾害能力评估,统筹区域发展和安全;加强黄河滩区综合提升治理,推进滩区水源和优质土地保护修复,筑牢黄河下游生态安全屏障;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完善现代化防洪体系,提高城市公共设施防灾能力及应急救援能力,研究提出政策建议。
三、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
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研究确定基于水资源承载能力的人、城、地、产控制原则、目标要求,推动“四水四定”原则在规划制定、城市布局、园区发展、人口集聚过程中落实落地。围绕落实总量和强度“双控”,创新水权、排污权交易,推进水价综合改革,推动用水方式由低效粗放向高效集约转变,加强政策理论研究。聚焦抓好现代水网建设,强化取用水监管,管住黄河“水池子”,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研究提出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建议。
四、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
围绕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和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的目标定位,立足山东比较优势,推动省际交流合作,推进区域共建共享制度创新,研究提出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的思路建议。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研究论证在沿黄其他省区关键节点布局设立“飞地经济”园区的可行性。聚焦鲁豫毗邻地区高质量发展,健全合作推进机制,推动在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保共治、产业发展协作共赢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探索“流域+省际”区域合作新模式。围绕加快布局建设内陆港,加大陆向辐射度,畅通沿黄达海物流大通道,打造黄河流域最经济最便捷出海口,提出思路建议和政策举措。
五、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聚焦深度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统筹推进与儒家文化、红色文化、运河文化等融合发展,加力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谱写新时代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新篇章,研究提出路径、方法及政策建议。围绕加强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深入挖掘沿黄地区文化遗产资源;加强黄河文化研究阐释,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加强文化资源转化利用,培育发展新兴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分析存在问题及短板制约,提出政策措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