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社科处
学人风采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人风采 >> 正文
传道授业 以德育人——访济南大学“教学名师”侯延爽
发布时间:2018-04-18  点击:

 

午后的暖阳洒向大地,伴随着琴房传来的曼妙歌声,学院草丛的花朵仿佛都开得更加鲜艳,四处弥漫着沁人心扉的花香。透过琴房的窗户望去,只见里面一位黑长直发的女老师俯下身子,正耐心地给学生示范着歌曲的发声方法。“循循善诱、气质如兰”,这是笔者对侯老师的第一印象,或许这个中午的所有美好都是为了让笔者遇见气质美如兰的“教学名师”侯延爽。
    侯延爽,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协会理事,中国奥尔夫协会会员,现主要从事声乐及音乐教学法的教学工作。曾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主研教育部教改项目2项,主持校级教改项目4项;主持学校声乐课程和研究生论文写作与研究课程建设,主讲课程被评为省级声乐精品课;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项目1项,获得校级挑战杯和SRT等项目多项;指导学生举办多场毕业独唱音乐会,指导学生参加比赛,获得国家、省大学生各类声乐比赛的优异成绩;本人出版专著2部,教材1部,主持教育部、省哲学社科、厅级课题7项,参研多项;发表CSSCI、北图核心等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CD光盘1部;获得教育部、省厅级的各项科研奖励多项。
理解学生  亦师亦友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侯老师秉承这样的态度对待学生,给学生以精神、学业、生活上的帮助。采访间,笔者遇到了侯老师已经毕业的学生,她们一同来探望侯老师。谈及往日师生关系,笔者注意到,她们用的最多的词是“大姐姐”。听着她们谈自己和侯老师往日的故事,笔者深深感受到学生们对侯老师的尊重与认可。侯老师总是告诉学生,要懂得平实、懂得谦恭、懂得感恩、懂得追求。她说,人生就是一次漫长的拉练,一旦你迈出第一步就无理由后退。拥有一颗追求的心,砥砺前行,独好的风景定会出现,迎来人生的春暖花开。是啊,人生的这场马拉松,需敢于开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更要懂得坚持的意义,持之以恒,莫忘初心。只有这样人生的困难才可以迎刃而解,成功自然是水到渠成。通过对侯老师的采访让笔者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师是个严肃、富有责任心的高尚工作,但并不代表教师要不苟言笑,让学生敬而远之,或许充分的交流与沟通才能让师生更好地相互理解,才能促进彼此的发展。亦师亦友,互相理解,兢兢业业,方可让人如沐春风,广收天下桃李。
    为人师表,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谈到这里,侯老师这样说道,“我的学生们来自全国各地,缘分使然,我们成为师生。教给他们知识与能力是我的职责,照顾他们健康成长才是教育真正的目的!”
因材施教  立德树人
    侯老师的高校教龄已经二十六年了,在这二十六年里,她一直坚守在教学前线,主动承担着音乐学院大量的教学任务,主要教授声乐、音乐教学法、研究生论文写作课。在教学中,她注重学生的个人特点,因材施教。例如她在声乐教学中,针对学生不同特征,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教学,采用不同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潜能。她不仅教授学生声乐技术,也对学生声乐相关文化进行启发。当学生有了很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切入点时,她会给予及时的辅导,帮助学生成为不仅仅是专业优秀的学生,更是有着无限发展潜力的音乐专业人才。
    她为人师表,从心底热爱自己的学校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传道授业,也能做到立德树人。“希望同学们有理想,有担当,脚踏实地,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这是侯老师对每个学生的期望。她希望同学们在提高自己声乐演唱技术的同时树立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做一名国家的栋梁之才。她认为教师不仅要教授知识,更要育人。我们常说教书育人,侯老师认为更应该育人教书。她告诉我们:教师应先教育学生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然后才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正如侯老师所说,一个人无论是过着碌碌无为的平淡生活还是活在常人惊羡的高品质生活中,这都不能决定这个人的意义与价值,能够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只有他对社会做出的贡献以及自身的品质。所谓“育人教书”,我想正是如此,育人的价值永远先于教书。
革故鼎新  注重总结
    在与侯老师的接触过程中,笔者被侯老师对教育的深入思考和总结反思所感染。她不仅把精力投入在学院的教育工作上,同时还对目前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状况有着独到的见解。
    她提出:我国从20世纪初的学堂乐歌开始,声乐教学主要承袭了西方声乐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在世界的声乐舞台上开始占据一席之地。但是我们现有的声乐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师对声乐技术的关注度高,忽视学生音乐情感、理解、表现等非理性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沦为声乐工匠。究其原因是声乐教学缺少文化教育的成分,她建议在未来的声乐教育中,更加关注对学生声乐潜能的挖掘和培养。
    她也认为声乐教学要与实践相结合。她提到:音乐学院实践活动搞得很好,成立的“泉城合唱团”在山东省有一定名气,经常参加省委省政府和学校举办的各类合唱活动。同时她认为我们的声乐教学与实践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她建议我们的实践活动要增强目标性,要着重对学生声乐个体的实践培训,根据学生未来的就业去向,对学生进行个性培养。创新永远是发展的动力,也是发展的灵魂,在创新的过程中需要的是良好的专业基础和不断的总结反思。侯老师的看法符合时代的潮流,正是在侯老师的精心培育下,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去。
坚持不懈  孜孜不倦
    “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侯老师能取得各项的好成绩,与她不骄不躁、不断学习的态度是分不开的。这种精神,也是我们当代青年应该努力学习并且需要做到的。采访过程中,我们有幸听到了侯老师动人的歌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学,不只是教,更得学。学得好,勤思考,才能教好。”侯老师这样跟我们说道。人们总把老师比喻成“园丁”,他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或许她们是最平凡的,但同样她们也是最伟大的,在自己的岗位上无私奉献却不求回报,我想这也是为人师表的一份特殊的成就感吧!
    采访接近尾声,侯老师表达了对学生们的殷切希望,言谈举止间都流露出她作为人民教师的高度责任感。有志者事竟成。理想的琴,必须拔动奋斗的弦,才能奏出人生美妙动听的乐章;远航的帆船,必须斗破凶猛的波浪,才能到成功的海岸。侯老师的“育人教书”之路会越走越宽阔。


 

                     
           

                   

上一条:教学相长 薪火相传——访济南大学首届“教学名师”获得者文学院唐欣老师

下一条:潜心科研 用心教学——访“本科教学贡献奖”获得者、政法学院王彩云教授

地址: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电话:0531-82767339 82767337      E-mail:shekechu@ujn.edu.cn 
Copyright 济南大学社科处 版权所有  鲁ICP备090514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