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评审结果揭晓,我校15项课题获准立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2项、青年项目2项,获批经费总额为315万元。我校立项总数排名省属高校并列第2位,全国并列第79位,我校立项总数已连续两年排名全国前80位。
绿色发展研究院廖显春申报的“居民、企业及政府博弈下的中国绿色福利提升路径研究”课题获批为重点项目,这是我校继2013年以来获批的第四个重点项目,该项目的获批是我校经管学科科研平台建设水平和科研能力提升的体现。
我校获得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与青年项目的人员和项目分别为:文学院徐小婷的“基于《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研究(1985—2017)”,商学院王悦的“区域创新产出的空间关联及溢出效应研究”、周阳的“汇率弹性增强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其提升策略研究”、孙丽丽的“新经济背景下劳动力就业形态演进与就业质量提升研究”、高阳的“住房交易行为规整‘双开关’长效机制设计研究”、袁朋伟的“特大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脆弱性评价与防控机制研究”,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王彩云的“公共理性视域下建构中国国家认同研究”、李伟峰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本土实践研究”、高功敬的“资产建设理论下中国贫困家庭儿童发展账户建构研究”,历史与文化产业学院王丽亚的“清代八旗基层行政管理研究”,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王树青的“自媒体使用对大学生自我认同影响的追踪研究”,国际教育交流学院何伟静的“养老服务金融需求端诉求与供给侧创新研究”,校机关原雪梅的“新兴经济体金融脆弱性测度及协同治理研究”、郭兴磊的“高速铁路联网时代中心城市联动发展机制研究”。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多次强调高级别项目对于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并到相关学院进行申报动员。2016年10月底,学校就启动了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召开学校社科工作会议,部署项目申报工作。我校继续按照“提早部署、广泛动员、精益论证、注重细节”的工作方针,多层面、全方位地推进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工作。社科处先后到相关文科学院就项目选题、设计论证、研究基础和条件保障、经费预算、成员构成、申报书排版等环节进行辅导。2016年11月、12月,社科处多次邀请相关学科专家召开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辅导会,分别就项目设立宗旨,选题视角、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课题设计关键点、参考文献呈现、研究基础和条件保障、经费预算等要点逐一进行解读。各学院通力配合学校相关工作,立足本学科,深入挖掘学术资源,充分动员本学院的教师积极申报项目,并多次召开课题论证会。广大教师认真撰写申报书,仔细打磨,数易其稿,提升了整体申报质量。
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立项总数为4289项,其中重点项目343项,每项资助35万元;一般项目2850项,青年项目1096项,每项资助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