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社科处
学术动态

上一条:我校美术学院当选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信息与交互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

下一条:【智库专题】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智库专题】复旦大学探路新型高校智库建设
发布时间:2014-12-24  点击:

    高校智库怎样发挥作用?新型高校智库如何建设?复旦大学早在20多年前就开始了智库建设的尝试,在多年实践中对高校智库建设的规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在复旦发展研究院,记者看到,这个成立于1993年的研究院始终坚持瞄准国家与上海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展开战略和对策研究。2011年,重组后的研究院创新体制机制,立足以国家需求推动学科整合,以学科整合贡献国家发展。研究院先后吸纳和培育了十余个跨学科研究机构,并通过重点建设中国大学智库论坛秘书处、上海市高校智库研究和管理中心,办好上海论坛等国际性大型会议,探索建立开放、流动的运行体制,汇聚校内外研究力量,着力加强对经济金融、网络安全、资源环境、金砖国家合作、国家治理等全局性重大问题研究。目前,研究院下辖中心的金砖国家研究、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网络安全研究、金融指数研究、人口问题研究、社会生活资料研究、灾害经济学研究等,在国内都处于领先水平。在北美洲、拉美洲和欧洲设有中国研究中心,并在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定期举办大洋洲中国论坛。

    “智库建设一定要打开门。复旦大学副校长、复旦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林尚立认为,复旦大学近年来智库建设的探索能够初具成效,首要一点是转变观念。他还强调,建设新型高校智库,不仅要在校内打开门,还要向校外打开门;不仅要打开一层门,还要打开多层门;不仅学科间打开门,还要向教授打开门、向学生打开门;不仅向政府打开门,还要向社会打开门,向国际打开门。

    林尚立告诉记者,复旦大学智库建设有两种路径:一是基于传统路径,在学科发展过程中研究现实问题、积累相关数据、服务国家战略,由此凝聚形成专业性智库;二是基于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大平台的多学科聚合,由此形成综合性智库。我们希望将两类智库有机统一起来,既发挥专业所长,建构强大的数据支撑和外部网络,又强调战略性,国际性。

    智库建设对高校最严峻的挑战无疑是机制创新,特别是评价机制的创新。这也让智库建设有可能成为推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复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心伯认为,高校应当为从事学术研究和智库工作的老师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在机制上保障老师在学科工作之外也能在平台工作。

    复旦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社会学系教授桂勇也提出:大学不缺人才、不缺资源,关键是如何把学术研究、学科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部分地和接地气的选题结合,以智库要求引领学科发展。

    在林尚立看来,智库建设一定是从学科出发,反过来,智库建设又能促进学科发展,推动学科交叉整合。这种整合和交叉将有利于学科成长和人才培养。

    在高校智库建设中,专业化、高效率的管理运营也至关重要。记者了解到,复旦大学专门设立学术服务中心,这一中心面向研究、面向政府、面向市场,实现统一的跨学科学术咨政服务,成为智库网络运行的管理支撑系统。

    “在社会和科学之间,智库是一个很好的结合点。林尚立说,同时,人文社会科学不能自我满足,一流的研究需要自然科学的支撑。他透露,复旦大学已经在谋划集聚自然科学家,将智库建设拓展到自然科学。智库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一定是长期打磨而成,而不是依靠短期集聚。当前,建设新型高校智库也要警惕重复建设,要全面布局、整合力量,形成良好的生态。

地址: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电话:0531-82767339 82767337      E-mail:shekechu@ujn.edu.cn 
Copyright 济南大学社科处 版权所有  鲁ICP备090514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