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社科处
学人风采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人风采 >> 正文
兢兢业业投身科研 勤勤恳恳致力教学——访管理学院教师朱孔来教授
发布时间:2014-10-24  点击:

   朱孔来,济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带头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科协“七大”代表、第五届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的光环并没有让朱教授严谨治学的态度发生任何的变化,对于学生来说,他依然是耐心教学、和蔼可亲的长者;对待学科建设,他从来都是一丝不苟、拼搏创新,为学校学科建设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严谨治学 成果丰硕

  参加工作以来,朱孔来教授一直精心致力于学科建设的研究。自1993年以来他已累计有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计划委员会科技进步奖、国家统计局科技进步或优秀成果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37项省部级奖励。在《管理世界》、《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统计研究》、《数理统计与管理》、《生态学杂志》、《地理学与国土研究》等70余种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0多篇;现已出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研究》、《山东经济热点问题的统计分析》、《对21世纪初山东经济发展的思考》、《新世纪统计与经济热点问题研究》、《经济与统计热点问题探索》、《县域经济与创新能力相关问题研究》6部专著;主编学术书籍近20部。在课题研究基础上,朱教授注重成果的推广应用,将成果及时改写成分析报告供领导决策参考,自1996年以来他所执笔撰写的分析或调研报告累计有61篇(包括系列分析报告)被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许多对策建议被领导决策采纳,有的还在有关文件或领导人讲话以及“十五”、“十一五”规划、计划材料中得以应用,有的还直接推动省政府的工作,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研究成果在为领导决策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科研方面实现了良性循环,已连续10多年“年年都有新申请并得以立项的课题、年年都有完成并通过鉴定的成果、年年都有报告被省领导批示、年年都有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奖励”。

  作为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骨干,朱教授还担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他先后主讲过国民经济统计学、统计学原理、管理学、企业决策支持学、金融统计、社会统计、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流派、技术创新与管理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他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朱老师的课堂上,你可以畅所欲言,他可以用最简单的生活实例让你理解某个经济学原理。”这是许多听过他讲课的同学的一致看法。他所指导的本科生在学习期间有在正式期刊上发表过论文或在参加省级以上有关评奖活动中获奖,他所带的硕士研究生平均每个学生发表论文7篇以上。

  面对这么多成果,朱教授并没有丝毫的骄傲,而是依然行走在一个普通教学工作者的道路上。在工作的同时,他不断地探索和学习,而学习也似乎已经成为了他的一个习惯,很多时候他会因为研究而忘记了时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也正是现代教育工作者所应该具备的良好素质。朱教授说:“其实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对于科研,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持有拼搏创新的态度,因为这不仅仅是个人成就的问题,而是关系到社会学科建设的发展前景,是符合时代进步的。” 

    团结协作  团队成就个人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最有力量。朱教授参与到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等团队中。他认为,在很多情况下,要想做好一件大事,单靠个人的能力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并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团队,团队里每个人都进行思考,然后再进行讨论,这样就一个问题来说就可以得到很多不同的方案,从而有利于正确方案的提出。一个好的团队必须要有健全的制度,而对于学科建设而言,组建一个拼搏向上的团队尤其重要。首先,团队成员必须有共同的理想,拥有为同一个目标不懈奋斗的精神;其次,成员们都应该团结协作,为了达到同一个目的而努力创新,以一个强大的主体去共同打造一个体制健全、积极向上的大规模团队。此外,团队成员之间也应该在团结协作、互相理解的同时,给予彼此更多的个人空间,赋予彼此更多的机会。

  一条溪流只能泛起破碎的浪花,百川纳海才能激惊涛骇浪。一个人,只有融入集体,他的力量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协同合作是团队的精神核心。朱教授于2009年8月开始担任管理学院A3岗教授职务,一年的时间内,他积极带动和帮助团队成员申报各类科研课题,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先后申请获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24项。在与管理学院其他研究人员团结协作的同时,还不断开拓学术视野,紧跟时代的步伐,保持团队创新的活力,保证每年都要开发利用新的资源,每年都有新申报的课题和新完成的课题,每年都要有新的成果,在管理学院及学校学科建设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走进学生生活 做良师益友

  不少人认为只要精心研究,不断推出新的研究成果就算是成功了,但是朱孔来教授并不这样认为。在兢兢业业地进行专业研究的同时,朱教授更加注意班级的建设。

  “教师的天职是教学,然而一个只会教学的教师是不及格的。”朱孔来教授如是说, “学生都是远离了家乡来到学校求学,而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让他们感受到学校里的温暖。”作为管理学院信管0902班的班主任,在新的班主任条例的指导下,朱教授尽心尽责地规划班级建设,不仅把班级建设成了一个学风纯正、积极创新的团体,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温馨、充满爱的大家庭。为了进一步培养同学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同学们的英语水平,朱教授鼓励并参与班级集体晨读、组织学术沙龙等学术趣味活动,并从个人工资中拿出1300元补充班费给予支持。同时,他还要求同学们相互关爱,互相帮助,尤其要热情帮助家庭困难的同学,而他本人率先带头从个人工资中拿出2000元,给10名家庭困难同学每人补助200元生活费。“我觉得朱教授所做的事情已经超出了教师的职责,他就像是我们的父亲一样。”信管0902班的小刘感慨道。

  在搞好学习的同时,朱教授要求班级同学人人参加“挑战杯”大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创新。他认为,一个班级只有形成了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同学们在学习上才会有更大的成就。通过班级建设,激发同学们的团结友爱和协作创新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这样学生才能在将来立于不败之地。课堂上,他将生活中的经典实例与课本知识结合,让同学们在反思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他善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机会,用“头脑风暴法”等方法打破了学生们的传统思维方式。作为教师,朱教授用特别的教学方式让三尺讲台远离了枯燥和乏味,绽放着异样的光芒。

  “如果一个班级没有良好的班风,那么这个班级肯定不能很好地发展,这对每个学生的发展也有必然的害处。”朱教授表示,作为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态度,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看待问题应该全面。所谓“先做人后做事”,在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态度之后再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用新的方式引发学习的激情,不断开拓视野和转变思维方式,培养自己非程序化的应急反应能力,抓住一切可能的机遇并努力拼搏,这样才能成为新时代需要的人才。

  严谨、耐心、和蔼、创新,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这些词在朱教授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朱教授自己总是说,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在三尺讲台上传授知识的教师;而对于学生来说,他是博学多识、可敬可爱的恩师,同时也是我们平和亲近、真心待人的良友;对于学校来说,他是教学科研骨干,在学科建设方面功不可没。朱教授怀着平常心做事,但是却做出了不平常的成就。他怀着求知若渴的态度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上演绎着别样的师魂!

 
» 上一篇:只为心中的那片绿——访经济学院张伟教授
» 下一篇:精研学问 深于教学——记经济学院俞宪忠教授
标签关键词:

上一条:堂堂正正做人 勤勤恳恳做事——访酒店管理学院范涛老师

下一条:将面点做成一件件艺术品——记酒店管理学院“济南市突出贡献技师”张淼

地址: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电话:0531-82767339 82767337      E-mail:shekechu@ujn.edu.cn 
Copyright 济南大学社科处 版权所有  鲁ICP备090514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