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社科处
学人风采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人风采 >> 正文
“金点子”教授段轩如
发布时间:2014-10-24  点击:


  “打开的一本书,汩汩的泉水从书中涌出,一股清泉在青花瓷碗中奔腾不息,一个耳机仿佛在倾听喷泉的韵律”,这就是艺术学院段轩如教授在2008山东文博会广告创意大赛的参赛作品——《泉》系列作品《读》、《品》、《听》。《泉》系列作品以其浑厚的文化意味和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征服了所有大赛评委,一举夺得金奖。

  以泉水为媒,他“品”“读”齐鲁文化的博深与精妙

    一个偶然的机会,段老师从网上看到文博会广告创意大赛征集作品的启事,齐鲁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点燃了他心中的激情,博学、率性的他一口气创作了包括以泉、黄河、编钟等为题材的十几幅系列作品,而他最终选择了《泉》系列作品参赛。作品以泉水为元素,以人们对文化的渴求为主题,取水的亲和、润泽的文化象征意义,将视觉元素转换为知觉、味觉和听觉,从不同方面体悟齐鲁文化的博深与精妙。

  谈起这次获奖,段老师称之为意外收获。像文博会这样大型的广告创意比赛,专业院校和专业广告公司参赛者高手如林,而段老师原本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与专业人士PK,无疑是场硬仗。但敢于“吃螃蟹”的他,还是“操刀”上阵了。大赛评委、山东省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执行创意总监李勇先生点评段老师的作品说:“《泉》系列作品从入围一步步走到金奖,基本上没什么争议。”

  《泉》系列作品包括《读》、《品》、《听》三幅。为了这些作品,段老师辗转遍访济南名泉,拍摄了数百幅照片,仅章丘百脉泉就拍摄了300多幅。谈到创意灵感来源,段轩如老师有他深刻的见地:山东素有一山、一水、一圣人的美誉,济南泉水更是名誉天下。此外,《荀子·宥坐》载:“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意思是说:水,无为地普施万物,似德;谦卑地流往低处,或曲或直以理流淌,似义;浩浩荡荡延绵不绝,奔流不息无穷尽,似道;若有决开,如应声般奔赴万丈深谷而不畏惧,似勇;注入量器一定持平,似法;充满后无需刮削就能保持平面,似正;柔弱而无微不致,似察;万物出入于水,皆获新鲜清洁,似善化;虽经千万次转折一定流向东海,似志。

  荀子把水的形态、特性、功能与人的“德”、“义”、“道”、“勇”、“法”、“正”、“察”、“志”等优秀品德修养联系起来,他借孔子之口,通过 “水”的某些自然属性,与人的生活内容及其理想的人格相关涉,从而显现出自然之“水”的文化象征意义。

  老子也曾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藏垢纳污,胸怀宽广,大度能容,至静至柔。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所有这些,都成为段轩如老师创意灵感的来源。

  创意源于生活,也需要传承和培养,一摞摞泛黄的记录本成为他宝贵的珍藏

  段轩如老师认为,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创意的素材,要注意发掘生活中有创意的东西。他告诉我们,有一次在出差的途中,看到路边一个拖拉机拖着几把大扫把打扫街道的设计,这个设计省时省力提高功效,他就把这眼前的一景拍下来。一次出差路过郑州,发现火车站售票厅一个解决挤队的排序设置,也拍下照片并做到课件中,应用到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神奇的创意,段老师不仅善于把这些创意记录下来加以应用,而他自己就是一个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人。

  创意源于生活,也需要传承和培养,一摞摞泛黄的记录本成为他宝贵的珍藏。在谈到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时候,段老师说,创意和创造是人的天性,只是很多同学在应试教育下抑制了创造的欲望和热情,缺乏问题意识,而教师就应该成为激发同学们创新意识的人,把他们的创造天性激发出来。在段轩如教授家里,我们看到一摞摞略为泛黄的白纸做成的记录本,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同学们对段老师课程的评价、意见或建议。几乎每一个同学都认真地写下了他们学习了《创意与表现》课程后的感受。“生活的美在于发现!这是我在学习《创意与表现》后最强烈的感受和最大的收获!”“学习这门课使自己更充实了,更自信了,原来自己也能想出(好的)创意!”一句句真诚的话是对老师最好的肯定。

  在段老师的课堂上,没有机械的说教和灌输,有的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意和金点子。他开的通选课《创意与表现》平时成绩占60%-70%,考试成绩占30%-40%,强调平时的积累和训练,而非一次考试的所得,与一般课程的成绩计算正好相反;学生们提交到邮箱的好创意都由学生在课堂上讲述创意过程,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段老师上课从不点名,但他总是不定期地让学生做随堂作业,谁没来上课一目了然;对偶尔迟到的学生也不当面批评,而是让其当场说出一个自己的创意或一个才艺表演,以求得同学和老师的谅解,段老师的课总是这样处处充满创意。

  自由是他的追求,从行政到专心  教学的转身,创意灵感汩汩而出

    知天命之年的段轩如教授最崇尚的是哲学意义上的“自由”,追求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平日喜欢一种随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生活。为此,在学校2007年底的人事制度改革中,他主动放弃了行政副院长工作,转到艺术学院专心做起了教授,执著于自己的学术研究,沉浸于创意的生活。并负责济南大学文化创意研究中心的工作,专门从事文化创意研究和广告艺术教学。徜徉于文化艺术的殿堂,他如鱼得水。周末,段老师常常去南部山区,陶醉于自然的山水间,创造的灵感往往会汩汩而出。现在,他有时间、有空间释放几十年来的文化艺术积累,山东2008文博会广告创意大赛成为他牛刀小试的第一个舞台。

  钱学森说:“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从教28年来,段轩如老师不仅自己努力做有文化艺术修养的人,还致力于培养有文化艺术修养的人才。《泉》系列作品的获奖印证了他二十年来对文化艺术的不懈追求。1984年,段老师从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来到当时的济南师专从教,从一名教师到行政管理人员,从济南联合大学开始筹建艺术系到合校后任文学院副院长,段老师完成了他从教生涯的一次次飞跃。他兴趣广泛,文学、美学、传播、逻辑、广告艺术、书法等均有涉猎,他如饥似渴的汲取着齐鲁大地深厚的文化知识营养,为他从教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段老师是一个勤奋的人。从上世纪90年代起,他就开始关注文化创意,先后有《创意思维导论》、《创新思维简论》、《创意与表现》、《思维的艺术表达》、《口语艺术论》等一批著作问世。由他任第一主编的《写作学教程》被列入“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通用教材”,2004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到2008年9月已出了第三版,六次印刷。从使用的专业范围看,除汉语言文学外,还有广告学、文秘以及管理、经济类等专业,辐射全国20余个省市,还成为网上的热销图书。近期他又与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广告艺术方面著作的协议,我们期待着段老师更多的著作、作品问世。

  创意是无限的。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文化作为商品和服务进入市场,具有越来越大的经济价值,不但已经形成产业,而且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山东文博会就签下了276亿元大单,文化创意产业“活力四射”,创意经济日渐凸现。谈起未来,段轩如教授也有他自己新的打算,那就是走产学研的道路,把创意应用到实践中,服务于社会,产生经济效益,那时,段轩如教授的金点子将会是真正的“金”点子。

 
» 上一篇:将幽默带进课堂 用真情奉献学生——访法学院袁曙光老师
» 下一篇:执著如斯,真我自现——访经济学院安同信教授
标签关键词:

上一条:堂堂正正做人 勤勤恳恳做事——访酒店管理学院范涛老师

下一条:将面点做成一件件艺术品——记酒店管理学院“济南市突出贡献技师”张淼

地址: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电话:0531-82767339 82767337      E-mail:shekechu@ujn.edu.cn 
Copyright 济南大学社科处 版权所有  鲁ICP备090514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