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跋涉在求学路上,陶醉于研究领域,只为充实自己,丰富人生;如今,放眼未来,锐意改革,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教学路上默默前行,只为播撒希望,传递梦想。生活上严以律己,科研上不懈坚守,我们透过学术领域所彰显自身价值的同时,还体会到一种居安思危,指点江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厚重的社会责任感。当绚烂归于宁静,浮华褪却色彩,一个人身上不只有岁月的痕迹,还有过往经历的沉淀与升华。在举止间,依然淡然而从容;言谈间,愈加渗透着睿智和笃定。
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的教授——安同信教授正是如此。作为日本拓殖大学经济学博士,山东省世界经济学会理事,安教授已出版专著1部,参主编教材3部,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项目各1项,骨干参与日本文部科学省课题1项,国家社科课题2项,主持并已完成博士科研基金课题1项,发表科研论文近20篇。在学术研究方面,安教授获得累累硕果,在教书育人方面,安教授培养了莘莘学子。独特的日本留学经历奠定了他的知识底蕴,认真严谨的学术传统,充实了他的人生。
不懈积累,初绽光芒
安同信老师大学本科专业并非是经济专业,直到毕业分配进入一家外贸公司工作。一段时间下来,他感到继续深造的迫切性,考虑到工作的需求和当时留学深造政策的限制,加之工作以来和日本公司的往来,安老师决定用更多的知识武装头脑,提升能力与信心来直面激烈的行业竞争。在长期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他发现了经济学和化学学习在思维方面的相似性,安老师渐渐对经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秉承热爱,顺时顺势,安老师以优异成绩考入日本拓殖大学,连年获得奖学金,连续攻读了经济学硕士、博士。在我们看来,这样的选择如一曲传奇,但是传奇背后不变的却是敏锐的洞察力与内心执着的驱动力。
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开始全新领域的学习,在当时,对于安老师来说,压力与艰难不可避免,尤其还身负家庭的责任。于是,忙着从头开始学习经济学,忙着找兼职,忙着寻找在社会上锻炼的机会,用安老师自己的话来说,“那时候,学校、图书馆、家和兼职地,四点一线的日子,时间和精力似乎永远不够用。”但是我们能感到他所倾注的热情,与付出得到回报后的释然。
谈到在日留学带来的收获,安老师感触颇丰,他赞叹日本大学的导师制,尤其强调了优秀导师对学子的重大引导和启迪作用,言辞间流露出对自己导师的感激之情。他的谦逊、他的常怀感恩让我们深受感动。他在谈话中反复强调实干,启示我们应该踏踏实实做事,同时又要从各方面抓住一切机会锻炼自己,使自身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在日本的求职经历中,给安老师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日本企业对于人才的高度重视,他说在日本,只要你是一个真正的人才,企业绝对会倾注更多的培养和关注。或许正是因为在日本的所见所闻所感,潜移默化中,安老师不断提升自己踏实勤奋的品质,不断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在不断学习不断工作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在对中日国情进行比较后,也增添了对社会更多角度更有深度的观察和思考。
专注科研,知行合一
在同事眼中,安教授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科研认真执着,成果卓著,虽然如此,他还是非常平易近人,注意提携学院新进的老师,同大家探讨学术问题时非常谦虚仔细,得到众多老师的好评。
的确,安老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学者,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合作、中日经济比较研究、人民币的汇率改革。近几年,他心系民生,关注周边发展,一直致力于山东省产业转型升级领域的学术研究,同时重点研究产业政策,外商投资的问题,探讨国际经济合作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空间。契合当今中日合作的大趋势,安老师研究的课题具有独特的现实意义。他主要指出了国内、国外以及山东省和其他省份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异,从而进一步探索长期的发展道路。
众所周知,作为一个学者,热情是科研的不懈动力,严谨是科研科学性的基础,不懈追求是科研深度广度的必经之路。而安老师则认为,比这些更重要的基础前提是真实,也就是敢于说真话,还特别提到对具有辨别真伪能力的人一定要说真话,这是一个学者的社会良知,这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学者而不是伪学者。我们知道,学术研究成果引领社会关注的方向,推动社会的改进和不断进步,这就要求学者们秉承厚重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推动社会改革。安老师对于未来工作的构想正是这样,他希望自己的学术成果可以更具现实意义,更深刻地触及社会问题的解决与社会结构的调整,使自己的研究成果最大限度地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用。“身在象牙塔,心系全天下”,这样的学者风范使我们由衷感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存在体制不健全,改革遇到瓶颈,转型方向不明确等重大问题,在学校教育方面也有缺陷和不足,安老师希望通过我们个体的努力实践,和政府构建长久有效的联系,从而通过推动政策制度变革促进全方面的进步发展。
献身教学,满怀希冀
在安老师看来,教学就是一个引导学生专注并热爱自己领域的过程,一个“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相结合的过程。对此,他提出几点建议,首先,作为一个旅日学者,他强调了语言的重要性,他说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必须长期坚持以提高基础能力,这是为自己的研究工作扫清障碍的最重要的工具。他建议我们经济专业的学生要通读精读一本经济学原著,这个方法能有效提高自己的专业阅读能力。接下来,他着力强调大学生要关注社会新闻,活学活用,用所学理论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提高专业素养。再次,他说要规避分散性学习,加强集中训练,最终回归到实务中去。最后,安老师说作为大学生更为重要的是对待现实问题要有自己的见解、要学会分析问题、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大胆与他人讨论交流辩论。
秉承这些理念,在课堂上,安教授总是由现实中的经济现象来开展核心问题的讲述,经过引例,最终再回到理论和分析工具上来,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易于理解。当问及安教授的学生,安教授给人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大家普遍认为他的谦虚严谨是大家感触最深最欣赏的。“安老师上课很严谨,内容深入浅出,使大家印象深刻。安教授平易近人,回答同学们的提问认真详实,给同学们很多启示。”谈到曾经获得的关于产品外包装的国家专利时,安老师显得特别谦虚,结合他在日本的求学经历,他真诚地告诉我们,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丰富课外生活,把握大学四年的时光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只要留心生活,多动脑,勤动手,每个人都会有独特的创意或小发明,甚至有属于自己的国家专利。
经历过学生时代,也对社会现实有更深刻的思考,安老师在谈话间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些许思考和规划,他恳切希望当代大学生保持自己的个性,关注时事,担当重任。
旅日留学奠基了他人生的厚重基石,学术研究给予了他生命的深刻意义,教书育人满载了他全部的殷切寄托。安老师以严谨踏实的态度对待每一次工作,以深厚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让我们不得不由衷赞叹。作为学生,他经历更多,比我们更有经验和能力,更有广度深度,却谦虚如斯;作为学者,他献身科研,比我们有更多挫折和困难要克服,却坚持如斯;作为老师,他孜孜不倦,给我们传道授业解惑,却平易如斯。最难能可贵的是,安教授经世济民的胸怀,兴德立人的无私。我们心怀安教授给予我们的启迪,在生活上做个有心人,在学业上艰苦奋斗,诚实活泼,奋勇进取,朝着美好的目标一起努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