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注城市发展,他远离喧嚣,选择了寂静;心怀绿色未来,他潜心科研,不懈追求——他就是经济学院副院长张伟教授,山东省城市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济南市委决策咨询智库成员,先后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成员、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学术兼职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特邀理事、山东省生态经济研究会副会长,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研究机构研究员等。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张伟教授专注科研、爱岗敬业,多次被评为济南大学优秀教师、科研先进工作者。
一丝不苟的科研人
在学术研究特色方面,张伟教授不拘泥于教条,形成经济转轨与绿色投融资的独特学术特色。围绕该特色,他先后主持国家级项目四项、省部级项目十多项。面对经济学院缺少国家级项目的困境,为了学院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需要,张伟教授深入了解国家级社科项目的条件和要求,立足于现有的研究基础,巧妙选题,细致探索。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研究,张伟教授获得三项国家社科基金,一项国家软科学基金,其研究成果先后得到了国家和山东省有关部门的重视和肯定,并在国家环境保护部、山东省有关部门得到了应用。
取得了如此高水平的国家级项目的研究成果,张伟教授颇有心得。首先,确立研究方向时,选题一定要恰当、有创新性。“要敢于创新,不创新就没有价值,理论上更应创新,培养创新思维。”在深入研究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全面综述,寻找以往研究的薄弱、空白领域,因为这些环节前人成果少,人们关注度不高,再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精心论证,建立新颖的思路和可行性框架,下功夫研究,则容易出创新性成果。反之,如果选题相似度太高,则难以取得学术进展。其次,在研究中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多学科交叉、融合、集成,为形成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论文和高层次奖励、培育大项目创造条件。张伟教授举例说:“环境金融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领域和前沿课题,在研究中需要组织金融学、环境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际法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力量,开展集体攻关。”此外,张伟教授认为,在研究国内外文献时,熟练的英语是十分必需的。在张伟教授的藏书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英文原版书籍,比如《America Economic Review》等,这使他做到对国内外前沿的学术成果了然于胸,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寻找理论空白和薄弱环节。
此外,作为山东省城市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张伟教授还特别注重发挥山东省城市发展研究基地对科研和学科建设的支持作用,他与团队共同开发建设了基地网站,不断更新充实基地博客。随着学术研究的开展和基地网站的建设,学校绿色经济的研究成果社会关注度不断提高,同时对扩大学术影响、提升我校知名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当然,长期进行理论研究,有时也不乏枯燥和单调。“学问是孤独人的事业,来不得半点浮躁。”张伟教授表示,“做学问,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要耐得住寂寞,要有几十年如一日的决心,坐得住冷板凳。然后才能做大事,取得更大的成功。”每年暑假,张伟教授都会在百忙之中安排半个月的时间去国家图书馆和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潜心读书,时间久了,那里的工作人员和他都成了很好的朋友,热情帮助张伟教授影印学术资料。在张伟教授办公室的书柜中,有大量从北京各大图书馆影印的外文资料,这为他深入了解国外研究的进展程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经济学院周媛老师的印象中,“张伟教授是一个非常勤奋、认真的人,就算是在节假日,也经常看到他在办公室里伏案疾书的身影。”耐得住寂寞是一种心境,一种智慧,一种精神内涵,积蓄着惊人的力量。张伟教授的生活,简单充实。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孜孜不倦、脚踏实地地奋斗着。
兢兢业业的育树人
“才高气壮生栋梁,锦图绣出桃李芳,为国育苗不辞苦,教书诲人时不忘。”张伟教授不仅专注于科研工作,在教学方面也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他基于自身深厚的专业功底,课下查阅大量的时事资料以充实课堂内容,力求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合到教学之中。同时,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他用案例分析等方法将理论与实际巧妙地结合起来,为枯燥的理论学习增添了不少趣味,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张伟教授主讲的《投资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等课程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带的研究生安学兵由衷地说:“张伟教授讲课非常灵活,他对教学内容运用娴熟,经常联系实际经济生活,启迪我们思考、联想和创新。张伟教授的课让我受益匪浅!”
张伟教授对经济学院研究生的培养非常关注与重视,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有自己的一套思路。“创意、创新是成功的一半。”张伟教授鼓励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换位思考,逆向、多角度思考。他辅导学生参加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获得全国银奖、山东省特等奖、一等奖。他认为:“学科建设好与坏,关键在人才。没有一流的人才,就不会有一流的学科。”张伟教授为每一位研究生量体裁衣、精心设计。他建议:“同学们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就应当进行规范的学术训练,在论文写作方面,勤写多练,熟能生巧。只有知识积累是不够的,要在写作中使理论变得条理、富有逻辑。”在他的学生中,04级硕士周鲁柱,读硕期间就在CSSCI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多篇,以其突出的科研成果被评为07年“山东省优秀硕士”,并顺利地被山东交通学院破格录用。05级硕士李培杰,在张伟教授的指导下,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被山东高速集团聘任为财务经理。05级硕士鲍芳,目前在法国读博,张伟教授称赞她学成归国之后必有一番建树。
“双手扶持千木茂,慈怀灌注万花稠。”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张伟教授总是像对待朋友一样与同事和学生相处。在研究生李虎林眼中,“张伟教授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也是我们的朋友。”学生们都喜欢和他交流谈心,对于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他都会尽力帮助解决。正是他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帮助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张伟教授平易近人,对学生非常热情,在考研方面对我们总是鼎力相助。”2010年4月,经济学院06级学生周晓燕考研失败,心情十分低落,但又不甘心放弃自己的梦想。张伟教授知道后,一直和她保持联系,支持她鼓起勇气准备“二战”,并积极帮她联系导师。今年四月,周晓燕如愿以偿地收到北京大学金融学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她深情地说:“张伟教授是我人生成长的恩师。没有他的鼓励,就不会有今天的我破茧成蝶。我会在北大汲取知识的精华,立志在专业领域取得成就,不辜负张老师的殷切期望。”
在通往成功巅峰的征途中,或平坦或坎坷,支撑的力量就是对事业的激情,对工作的痴情,对生活的执着之情。在这个日渐喧嚣浮华的社会,张伟教授心若止水,只为心中的那片绿……他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低调,专心于科研,用心在教学,用智慧与汗水在现代城市发展和绿色投融资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当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擎起了一片蓝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