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5月,张炳发老师研究的《企业知识资本投资行为异化及其治理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立项。于一个秋高气爽的下午,笔者有幸在管理学院会计系办公室见到了张炳发老师,谦逊、儒雅、博学如他。
张炳发老师,中共党员,管理学博士,管理学院会计学系主任,校优秀教师,山东省“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优秀指导老师。
兴趣指引方向 坚持铸造成功
坦白的说,张炳发老师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和蔼可亲,这使我们完全释放了最后一丝的紧张,开始了促膝长谈。当笔者提出想要更详细地了解张老师的课题立项时,张老师侃侃而谈起来。老师说:“我的课题名叫《企业知识资本投资行为异化及其治理研究》,其中知识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关系资本、结构资本。知识资本的影响很大,如果投资不足,不利于企业后续的发展。因为知识资本投资收益具有滞后性,所以很多企业都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我们的目的就是找出影响异化的原因并提出对策。之所以选择这个课题的研究方向,是因为这个知识资本方面我研究了近十年,比较了解。”在记录的过程中,每当笔者有不明白或不准确的地方,张老师总是认真而又耐心地解释说明。说起自己的本行,张老师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
当笔者接着问到张老师在立题研究时有没有遇到困难或想要放弃的时候,张老师面带笑容地说:“有啊,肯定有的。这个课题申请国家社科基金就已经申请了四五年,前一两年没申请上的时候还会觉得是不是自己课题做得不够完善,等到后来就会觉得是不是自己的大方向选得不对。幸亏有学校学院领导的鼓励,加之又特别支持,每年到了申请的时候,除了自己的团队会找一些同事、专家来修改项目外,学院也会请专家来对项目计划评定,提意见。所以,认定了一件事,坚持下去才会成功。”张老师同时还说,“每年的改进虽然大方向不会变,但细节方面还是会朝着前沿热点的方向改进。”
教学工作严谨 学术研究潜心
张炳发老师是济南大学优秀教师,并获得教学和科研成果奖励多项。主持省市级科研项目多项,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国软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论文被多次引用。当笔者在得知张老师在科研方面有如此多的建树以后,不禁问起张老师是如何平衡好学术科研和教学之间的关系的。“我一直觉得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教学工作是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做好的,这是对学生的一种责任;当然,除教学之外,多做一些学术研究也是理所应当的,研究的多了,不仅是对自己知识的一种拓展,而且有很多知识能给同学们讲解得更透彻。”张老师的一番话道出了许许多多老师的共同心声。
当笔者问到张老师教学和学术研究会不会出现时间等方面的冲突时,他说,一些时间上的冲突是肯定会有的,即使有了冲突,也应该以教学为主,因为这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再去发展自己的学术研究。就像这次国家社科基金的申请一样,从项目的确立与设计、申请,到申请成功,再到团队的任务分配与项目深入研究,这些都会花费很多时间,甚至中间也会碰到一些棘手问题需要自己和自己的团队成员去解决,在做这些学术研究的同时,教学工作是不容耽误的。张老师在工作上的责任心不禁令我们钦佩。
耐心教诲学子 真诚永记心中
张炳发老师不仅在学术研究方面曾得到许多专业人士的认可,而且在教学工作的开展上,也赢得了许多同学的好评。“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张老师的课件了,他上课的时候喜欢用图形和表格来表示,有很多知识和难点经过张老师这样的表示方法来讲解,就变得简单多了,而且很多时候,他在课堂上都表现得比较幽默,许多知识都是通过这种既容易让我们理解又容易让我们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接受的方式教授给我们的。”会计系的薄如霞同学回忆张老师上课情景时告诉记者,“遇到像财务分析这样比较难的知识,他总是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讲解,直到我们都能够理解掌握为止,从没有见过张老师有过一点不耐烦。而且,他很喜欢把一些实际问题融入到讲课当中,特别是关于会计方面的最新变动,他总是在第一时间告诉我们。”学生的肯定是老师最好的奖励,张老师以自己化难为易,耐心细致的授业方式得到了学生的肯定。
当笔者问到同学们张老师上课有什么特点时,有同学回答:“上课时,他很注意课堂互动,经常走到我们中间去,跟我们大家一起交流一些问题,他也喜欢我们对他讲的内容提出疑问和质疑,每次下课的时候总有学生意犹未尽地围着他问这问那,这时的张老师总是面带笑容与同学们讨论得津津有味。”其实,之前张老师也和笔者谈过这一点,同学们的思路广、想法新颖,课堂上多和他们讨论一些问题,会带给我很多启发,他们的问题总会带给我更多的思考。
“对于大学生来说,在保证学习成绩的基础上,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总是有很多益处的,这毕竟是一种锻炼和能力的提升;课余时间多看看书,积累些知识,多了解课本以外的知识,不管是专业知识还是时事政治,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关于大学生如何充分利用闲暇的课余时间,老师给出了以上几点建议。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这是在采访最后,张老师送给笔者的一句话,笔者在这里与大家分享。这句话是说,定一个高目标有利于激发人的动力和斗志,即使达不到高目标,退而求其次也不错。做事情要有充分的准备,要想达到目标必须以高于目标的努力来要求自己,只有这样,努力的结果才会让自己更为满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