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社科处
学人风采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人风采 >> 正文
用人生书写绿色金融研究的新篇章——访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获得者张伟教授
发布时间:2016-01-23  点击:


    生命中总有这样一种追逐,饱含热情、永不倦怠;科研中总有这样一种向往,大气磅礴、改变未来。在所有的人生际遇中,善于“捕风”的人总能在起伏的情节中捕获属于自己的隽秀与永恒,在脚踏实地的坚实步履中实现自我的价值。一个个在科研中探索的故事,一段段成长蜕变的难忘记忆。一路走来,他的脚下正是微风起舞,绿色遍地。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慢慢聆听他的故事。
    他就是济南大学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张伟教授。张教授先后入选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成员、山东省重点学科首席专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含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主持国家软科学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项目10多项;获得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含首位)、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含首位)等省部级以上优秀科研成果奖10多项;先后担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金融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特邀理事、山东生态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省节能协会常务理事、济南绿色经济研究会理事长,并兼任台湾科技大学老师、浙江大学客座研究员、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孜孜不倦 潜心绿金研究
    张伟老师一直孜孜不倦地在绿色经济领域进行着一系列的研究探索,迄今在绿色金融理论与实务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围绕研究方向,他迄今已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在高水平刊物Energy Policy、《金融研究》《统计研究》《中国软科学》等发表论文50多篇。在科研之路上一路披荆斩棘而来,他颇有自己的一番感触。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科研的课题决定了该研究是否有一个光明的前景。本世纪初,机缘巧合之下,他在国内首次提出了环境金融这个在当时还十分陌生的概念。在科研的探索之路上,他逐渐收缩了过大过散的研究方向,选择了明确而稳定的绿色金融领域,将环境保护与金融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他告诉说“研究方向一定要集中,绝不能散乱,确立一个方向之后,就应潜心研究,这样才有可能在某一个领域取得突破。”他告诉我们搞研究就要有洞察力,要善于发现别人意识不到、观察不到的经济现象和问题。在十多年前,人们对绿色金融知之甚少,但张伟教授通过分析,认为该领域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于是,他注意研究这方面的选题,积极申报相关项目。2009年,张教授申报了国家软科学项目“金融促进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理论、实务与案例研究”,并获准立项。2010年,他申报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低碳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研究”,也获得了立项。2015年8月,他又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我国自然资源资本化及对应市场建设研究”,再次获得了立项。这一次一次的成功,表明张伟教授选择的课题和方向是合理的。为此,他深有体会地说:“选择课题和方向,要有前瞻性,要有特色,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很难在竞争中获胜。”
    当然,仅仅满足上述要求还是远远不够的。他还表示,做科研一定要有充分的研究积累,我们必须要注重自己的知识积累,“我们进行学术研究不仅要有自己专攻的领域和深入研究的问题,具备广泛的知识积累同样十分必要。”知识是基石,基础的牢固与否直接决定上层建筑的质量。对于申报课题来说,如果没有一定的前期研究成果,就没有说服力,就很难成功。此外,态度决定成败,精益求精的态度是每一个成功科研人共同具有的闪光品质。与此同时,专业方面的训练也是十分必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多参加课题项目的申报,不断地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找到前进的方法。他感叹道:“既然选择了科研,就要做好承担风险的心理准备,要能够经受工作的艰辛和失败的压力,所以我们应多听取别人意见,虚心求教。同时,做科研要耐得住寂寞,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要不断创新、超越自我。”
精益求精 致力教学创新
    欧阳修曾说:“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张伟教授在教学方面亦有自己的特色之道。在他的课堂上,他经常通过点名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们逐渐深入地思考。他告诉我们要勤学苦练、善于思考,只有这样,所学的知识才会有用武之地。他基于自身深厚的专业功底,课下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以充实课堂内容,力求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合到教学之中。同时,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他用案例分析等方法将理论与实际巧妙地结合起来,为枯燥的理论学习增添了不少趣味,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另外,让我们最为惊奇的是,他根据网络在校园里日益普及的情况,及时通过微信、QQ群等进行教学材料的补充,不仅扩大了学生们的知识面,也可以更有效地让学生掌握这些看起来相当枯燥的学习内容。张伟教授主讲的课程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受学生的欢迎。一些本科生感动地说:“没有想到张伟教授在研究工作相当繁忙的情况下,对我们本科生的课程这么重视。不仅教学生动有趣,而且给我们补充了大量的学习材料,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培养了我们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他对自己带的研究生,格外地强调“创新”。他鼓励研究生培养创造性思维,积极开展创新性研究。研究生撰写论文,他要求必须进行文献综述,以此判断选题是否新颖。如果不新颖,就坚决放弃。他说:“我们不能做重复性研究,不能制造学术垃圾,要通过创新性研究做一些有益于学术发展的事情。”对此,研究生陈宗雯和李国祥深有感触。他们在研一时就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综述,接受了严谨的学术训练。开始他们不明白,后来才发现这是做学术研究所必须完成的基础性工作。李国祥感叹地说,“有时我认为找到了一个好的选题,但张老师总要求我做文献综述,结果才发现这个问题前人的成果已经很多了,我要再研究,就需要另辟蹊径。所以,只有认真做文献综述,才能确保自己的研究能够有所创新。”
    他的创新精神也体现在他对职业的选择上,问起是何缘由从事起了老师这个工作,他告诉我们,“在决定当教育工作者之前在银行上班,但不甘平庸,觉得生活没有目标就少了许多的乐趣;没有挑战人生也不会精彩。自己必须要回到校园,加强对知识的学习巩固,继续做研究,做自己喜欢的事,不断实现自己的价值。”
兢业为师 品味生活真谛
    “四度春风化绸缪,几番秋雨洗鸿沟。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他总是像对待朋友一样与同事和学生相处。在自己做研究的时候,他会让自己的学生参与进来,他说:“参与进来,能让他们很好地锻炼自己。”当然,学术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每当有研究生遇到难题而情绪低落时,张伟教授总是耐心地开导他们,帮他们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对此,研究生王加平深有体会。她的硕士论文选题比较新颖,难度较大,她在写作时因而产生了畏难情绪。张伟教授看到这种情况,经常对她进行指导,并鼓励她振作起来,勇敢面对困难、解决困难。回首往事,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每当看到学生逐渐成长,有了自己令人骄傲的事业,走向了人生的成功,张伟教授觉得自己所有的奉献都是值得的。
    在生活中压力亦随处可在,而他也有专属自己的放松方法,比如听音乐,跑步,看一些文艺作品等。他说:“我很赞同,当自己的压力特别大的时候,采取一些措施让自己轻松。只有自己状态好了,工作才能更好。”
    不知不觉中采访要结束了,张伟教授的每一句话都带给我们震撼,无论是科研,还是教学,都必须认真对待。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生活。张教授对此做出了最强有力的诠释,他追逐着自己的梦想,不甘平庸,一次次赢得令人羡慕的荣誉。我们相信张教授的科研工作会更加顺利,生活会更加精彩。也在此由衷祝愿张伟教授的科研、教学之路越走越宽,在未来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 上一篇: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访政法学院李慧明老师
» 下一篇:舞动青春旋律 放飞人生梦想——访济南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
标签关键词:

上一条: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访政法学院李慧明老师

下一条:舞动青春旋律 放飞人生梦想——访济南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

地址: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电话:0531-82767339 82767337      E-mail:shekechu@ujn.edu.cn 
Copyright 济南大学社科处 版权所有  鲁ICP备090514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