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社科处
学人风采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人风采 >> 正文
访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张承芬教授
发布时间:2014-10-31  点击:

   在一个清爽夏日的早上,我们荣幸采访了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张承芬教授。她的神采奕奕与热情开朗就像这夏日,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

  张承芬教授是济南大学原副校长,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她是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理论与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社会心理学会会长;她也是全国政协常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原山东省民进主委、民进中央常委。

  在教育岗位上的她,始终坚守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兢兢业业、言传身教、诲人不倦;当肩负全国政协常委的身份时,她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国为民,无怨无悔;作为社会心理学会长的身份,她又为繁荣社会心理学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心理学科征途的拓荒者

  张承芬教授在2001年调入济南大学任副校长时,济南大学并未成立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在她的带领下,2003年学校成功申请到教育心理学硕士点,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应用心理学系,于2004年正式开始招收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

  提起当年申请硕士点的过程,张教授感慨道:“心理学专业从成功申请硕士点发展到如今独立的学院,每一步都凝结了学院每一位教职工的辛勤汗水。”教育心理学专业成立之初,从购买图书资料到建立心理学实验室,再到招收第一批学生,每一个细节她都认真对待,从不怠慢。

  而这一切,与张教授的人生经历、一贯认真负责的态度分不开。196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学专业的张教授并没有直接从事心理学的教学。她毕业后被分配到江西景德镇七四0厂从事职工教育。十几年间,她教过哲学、数学、语文,就是没有触碰过自己的本专业。直到1981年调入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任教,她才重续了与心理学的不解之缘。

  时过境迁,发展异常迅猛的心理学早已不同于以前。为了弥补十多年专业的荒废,尽快掌握心理学的新理念、新发展,张教授进行了疯狂的“恶补”。她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查阅资料,不懈地探索思考,常常在没暖气的教室学习到深夜,甚至连等车、坐车这种零碎时间也不放过。张教授说:“那段时间我像疯了一样,拼了命学习,调到济南十几年竟然没有走出去逛逛看看。”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股执着劲,张教授获得了如今在学术界令人瞩目的成就和公认的地位。

  张教授认为,学术是严谨的事情,只有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的人才会取得真实的成绩。“做学问是没有捷径可走的,通过捷径获取的所谓学术成果往往是虚假的,经不住考验的。比如现在我们国家的学术论文发表量位居世界第二,但论原创和质量,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谈到此,她对当前学界所存在的腐败现象表现出了深切的忧虑。

  张教授的研究生也说:“张教授对学术的态度让我们这些学生汗颜,她从来都是严谨严谨再严谨,一丝不苟,力求完美。”

  坚守着“既然干这一行,就一定要把它搞出名堂,对得起养育我的人民,也对得起自己这一辈子”的信念,几十年来,张教授通过不懈努力,孜孜以求,收获了如今累累硕果,也赢得了心理学界同行们广泛的好评。

满腔热血挥洒教坛

  张教授长期从事心理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心理学学科建设、事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公认的成绩。她调入山东之时,心理学正处于恢复创建时期,教学任务繁重。她承担着本科生、函授生、助教班、干训班、研究生等多层次教学任务,先后开出八门心理学课程,培养了21届研究生。还应邀到省内外许多学校和培训班讲授心理学,被多所学校和单位聘为兼职教授和顾问。

  在教学中,张教授对学生循循善诱,强调“又教又育”四个字。登山必须选择适当的路线,渡河要有桥梁或舟楫,在教学方法上,张教授形成了一套“精讲、自学、讨论、总结”组合式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张教授的学生刘梓莹说:“张教授所教的学习论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很新颖。在给我们上课时她很注意知识的准确性、系统性、前沿性。在给我们上课的同时,还经常跟我们谈一些做人做学问的道理,帮助我们更加理性地面对学术和生活。”她切切实实地履行了一个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

  在面对学生就业与考研的问题上,她鼓励同学们多学科发展,趁大学难得的学习条件多学几门学科,多涉猎一些领域,将来总是有用的,也有益于就业。她反对一知半解、人云亦云、浅尝辄止的学风,鼓励同学们用“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独立创新的精神去探究、去学习。同时,她要求学生要学以致用。针对有的学生觉得学习心理学无用的想法,张教授指出,对一门学科的应用性不能做狭隘的理解。现在很多社会问题和人们的生活中都有心理学的用武之地。学心理学的人应该善于用心理学的理念思考,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待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和问题,并从中找到良策。

  在承担着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张教授还致力于教育教学研究。针对教育心理学的传统教材内容庞杂、缺乏严格的理论体系、与其他学科有较多重复等不足,她早在自己八十年代编撰的讲义中,就大胆突破了原教材的体系和框架,构建了以学生学习为主线,以学生学习心理为核心的新框架,突出了教育心理学的特点和理论的实践价值。后来几经修订,编写成教材,被我国教育心理学领域的老前辈、北师大教授章志光先生评价为“突出了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结构特点,体现了我国教育目标的要求,是一部既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又有较强的实践性”的专著性教材。

辛勤耕耘终获硕果

  张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认真负责的教书育人精神使她多次获校优秀教学奖,先后被评为校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优秀研究生导师等,并于1991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1993年获首届曾宪梓教育基金会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199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在心理学学科建设、事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张教授也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她关于心理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获首届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并选入《优秀教学成果选》一书;教育心理学教材再次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她所主持的“教育心理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2005年又一次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她与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黄希庭先生等合作的“面向21世纪高师公共课心理学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多年来,张教授一直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积极开展科研工作。近些年来主持了多项研究课题,其中省部级及以上课题八项,六项研究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有些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某些研究的空白,如关于我国汉语阅读困难的研究,得到了我国心理学界多位著名专家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一项有创新性、突破性的研究,填补了我国该研究领域的某些空白。此外,张教授还撰写出版著作、教材(含合著、主编)26部、译著一部,其中《教师心理》被认为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教师心理之作;《素质教育学概论》也是首部有关素质教育的专论。在当时被济南市等市地选作教师必读之书,对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多篇发表在心理学重要学术刊物上。这些研究成果获各级奖励20余项,其中仅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就有10项。鉴于她在学术上的成就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并于1993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去年荣获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

  做好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张教授还积极参政议政,反映社情民意。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被推举为全国妇联执委后,她历任济南市历下区人大代表、省政协常委、省人大常委、省民进主委、全国政协常委,历时20多年,曾以组织和个人的名义提出上百条提案和建议,接受了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政协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众多媒体的采访,并参加了全国政协、省人大、省政协、省参事室组织的多次调研和视察活动,还参与了调研和视察报告的撰写工作。其中不少建议被各级政府采纳。身为教师的她尤其关心教育问题,其提案、建议涉及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农村教育、职业教育等各学段各类型的教育,并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时光荏苒,永不变的是张教授一直坚守的人生信条。她在谈到自己走过的60多年的生命历程时说道:“我虽然生性率直,处世愚钝,但单就工作或做学问来说,我认为坚持和努力、认真和严谨是最重要的。自己虽然不敢说已经做到,但时时都这样要求自己。”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得金,张教授以踏踏实实的精神、不懈的努力来实现她无悔无愧的人生;用她对教书育人的热忱与真诚诠释教育的真谛;用她的坦荡与正直的人格感染着一届又一届的青年学子。

    (本报记者 陈敏  通讯员 于倩 郑彤)


 
» 上一篇:登高极视野 方觉峰涛平—记“山东省第八届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李庆臻教授
» 下一篇:徜徉在词学里 寻找彩色的梦——访“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崔海正教授
标签关键词:

上一条:登高极视野 方觉峰涛平—记“山东省第八届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李庆臻教授

下一条:将面点做成一件件艺术品——记酒店管理学院“济南市突出贡献技师”张淼

地址: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电话:0531-82767339 82767337      E-mail:shekechu@ujn.edu.cn 
Copyright 济南大学社科处 版权所有  鲁ICP备090514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