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社科处
学人风采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人风采 >> 正文
优秀青年和他的第四种智慧——访美术学院杨海波老师
发布时间:2013-04-07  点击:

“设计是科学、艺术、宗教之外的人类第四种智慧。工业设计师要从国情出发,用责任感和创造力,创造出优秀的产品来引导适度消费,进而创造一种更健康、更合理的生活方式。” 这是一位优秀青年教师对学生的谆谆教导,也是一位工业设计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他就是美术学院杨海波老师。
    杨海波,中共党员,国家一级工业设计师,现为美术学院博士、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团队成员、中国机械工程协会高级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设计家协会理事。2011年至2013年初,他全程参与策划了第三届和第四届清华国际艺术设计学术月,并负责整个学术月新闻宣传工作,获得“广东工业设计城优秀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优秀奖”等荣誉。
    做设计,从需求出发
    2000年,杨海波开始担任全校美术欣赏选修课的老师,这也是他走上科研道路的起点。而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则是尽可能多的通过自己的设计作品、设计理念让现在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健康和合理。“做设计,要从消费者需求出发,真正的工业设计师可以引导消费者形成健康的消费理念。”这是杨海波多年教学科研生涯中未曾改变过的坚持。
    2011年,杨海波老师入选“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成长计划”,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作访问学者。清华美院的“设计艺术学”是教育部唯一“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在这里,他加入了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团队。这个团队由“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教授领衔,有着优良的学术传统和卓越的研究成果,是“设计事理学”、“共生美学观”等工业设计理论的发源地,其产学研结合的深度和广度更是深深影响了中国工业设计教育界和产业界。“初入这个团队,压力非常大,只有更加勤奋努力地学习才不至于落得太远。导师柳冠中先生已经70岁了,每天都工作到凌晨2点多,受他的感染,我的生活基本是宿舍、研究所和餐厅的三点一线。每天8点前到研究所,晚上11点半以后物业管理员来净楼的时候才离开,半年内体重就下降了近15斤。在大家的帮助下,我逐渐融入到这个团结高效的研究团队中。大家经常会在同一个问题上争得面红耳赤,但之后还是会觉得很开心。”
     废寝忘食对杨海波老师来讲只是因为喜欢。有的人可能认为做科研很辛苦,但是对于真正喜欢的人而言,苦也是一种享受,付出总是会有回报的。在做访问学者期间,杨海波共完成论文16篇,发表论文12篇,其中有8篇发表于国外期刊或国际会议,同时完成3份国家级研究报告。其中国资委、工信部、财政部的联合课题《工业设计产业分类标准和统计指数研究》报告2013年1月通过验收,将会成为我国工业设计产业政策的决策参考。在这份报告中,杨老师主持撰写了第六章“工业设计产业的分类依据与分类标准”。2012年,一篇论文获山东省科协优秀论文奖,两篇论文在山东省教育技术与装备协会2011年评比中获三等奖,三篇论文获得“中国工业设计十年论文奖”。2012年横向科研经费居全校第七。
    谈及此处,杨海波老师说:“如果没有学校提供的这次访学机会,我的学术研究水平也不会提高如此迅速。在访学期间,学校领导还特意去清华看望过我们,在学校的时候,学院领导在工作和生活上对我也非常照顾,所有一直都觉得自己很幸运,也很幸福。”
    现在,访学已经结束。作为清华大学的委托课题《中国工业设计数据统计分析系统开发》的负责人和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团队成员,杨海波将继续与清华从事科研合作。
    做老师,请叫我师兄
    大学的根本不在于“大”,而在于“学”,在于以学生为本、学者为先、学术为基、学风为要。这是杨海波老师个性签名里引用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的一句话。对于大学教师这个职业身份,杨海波老师有着强烈的自我认同感,也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有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我认为自己是学生的‘师兄’。‘师’就是老师,‘兄’则是兄长。亦师亦友,才能够真正地融入他们的世界,了解学生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也才能够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达到我们理想的教学效果。”
    无论是最开始的全校美术通选课,还是现在的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他自己做的教学课件每学期都会添加最新设计趋势、设计理念等内容,并将自己的思想和理念巧妙地融入课件。对于每堂课,他都会做充分的准备,除了需要讲解的专业知识,还会旁征博引,从社会热点或者身边事情着手,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问题,从现实矛盾中发现设计的出发点,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点和设计理念等都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杨老师教我们产品效果图课程,每次听杨老师的课都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他总能抓住我们的眼球,课堂容量也很大,在他的课堂上不仅能够学到很多专业知识,还能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杨老师非常和蔼,也很幽默睿智,说话很有内涵,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很独到的见解,对我们而言他很像一个大哥,同学们都很喜欢他,也都很佩服他。”今年机械学院大二的一位同学如是说。只是和杨老师有过几面之缘的孙鲁军在了解到记者要采访杨老师的时候告诉记者,“杨老师人特别好,很平易近人,也很容易沟通,听说曾经有一年他带的200多名学生在元旦的时候一起去给他拜年,至今都觉得不可思议。而且他有自己的思维模式,跟他聊天一定能给你很多启发。”
在杨老师办公室里,记者有幸听到杨老师和几个毕业生一起讨论本次的毕业设计,他要求学生在设计中除了一定要体现出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理念之外,还要有全局概念,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他希望学生能够尽心尽力地完成自己的设计作品,在这个过程中主动学习,在主动学习中自我激励,最后圆满地完成学业,成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工业设计师。
    做先锋,传递正能量
   “汇聚正能量!”生活中的杨海波也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着自己,在“正能量”一词流行之前,他已经开始用自己的方式传递正能量。
    网络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从网络中汲取营养已经成为了杨海波老师的一种习惯。通过网络关注一下社会热点和国家动态,深入学习最新的指导思想和相关会议精神;也可以了解一些专业相关的消息和比赛,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并指导学生参加专业相关的各类比赛;同样可以充当与导师、朋友和学生等进行沟通的桥梁。“网络包含着大量的舆论信息,但只要我们理智客观地进行筛选和判断,同样能够利用好网络平台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温暖,也让正能量得到更广地传播。”
    作为公益人士,杨老师十分关注残疾人的权益保护和残疾人就业问题,尤其关注残障人士的比较优势理论研究、无障碍设施设计研究。在2011-2013年中,他承担了中国残联2项研究课题,同时义务担任了中国残联清华大学残疾人企业家培训项目组成员、中国残疾人企业家清华同学会筹备组联络员。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需要帮助的人杨老师也从来不会吝啬自己的爱心。看到了一则贫困户需要帮助的消息,善良的他拨通了对方的电话,对方请求杨老师给他们寄一些衣物,并将详细的通讯地址告诉了他,杨老师回去就收拾了许多衣物寄了过去。现在的他还在资助一个孩子上学,虽然金额不多,但是却也是一份心意。“正能量不是靠某一个或者某几个人去传递的,而是靠这个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只有大家都努力地传播正能量,将社会所有的正能量聚于一点,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也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住中国前进的步伐。”
    谈到今后的工作,杨海波老师表示将以与时俱进的态度,高度重视自身政治水平和学术水平的提高,不断学习,开拓创新,为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为社会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 上一篇:潜心研究 热爱学生的学科“新秀”——记山东省社会科学学科新秀奖获得者梁丽霞副教授
» 下一篇:踏实努力出成绩 谦虚谨慎求发展——访文学院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获得者成红舞老师
标签关键词:

上一条:浅浅的微笑 执着的追求——访文学院张中锋老师

地址: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电话:0531-82767339 82767337      E-mail:shekechu@ujn.edu.cn 
Copyright 济南大学社科处 版权所有  鲁ICP备090514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