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我省文创行业生存现状
与发展趋势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文化创意设计行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受到旅游、节庆、会展、制造、零售、演艺等上下游行业的系统性连锁影响,造成正常经营业务缓滞、流动资金紧张,垫付资金无法回笼等困难。与此同时,员工工资、五险一金、房租、物业费、贷款等费用却仍在支出,这对以中小微型企业为主的文创设计行业生存发展影响巨大。
根据山东省文化创意设计行业协会在2020年2月20日-23日面向全省文创企业群体随机发放的网络问卷调研结果显示,疫情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疫情影响范围大、领域广,整个文创产业链遭受系统性重创
调研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其经营内容重点集中在旅游商品设计、工艺与设计、广告装潢、表演艺术、教育培训等方面。因其经营项目对聚集性人群消费、上下游生产、销售端的稳定发展存在高度依赖,上下游行业无法正常经营带来的连锁影响是导致文创企业经营损失的关键所在。有超过半数的企业认为疫情对企业经营影响较大或很大,甚至面临倒闭风险,35.37%的企业认为影响较小,仅有2.44%的企业认为几乎不受影响。39.02%的受访企业表示受疫情期间无法复工影响将为企业带来50万元以下的直接损失,32.93%的受访企业表示直接损失将达到100-500万元,这对于受访企业中占比四分之三以上的民营中小微文创企业
而言是一项不小的冲击。
二、行业信心短期内受挫明显,企业应对重大危机能力有待提升

51.22%的受访企业表示账上资金能维持生存不超过3个月,仅有13.41的受访企业表示可以维持一年以上。由此可见,近几年蓬勃发展的诸多文创企业,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危机,其应对策略缺失,应对措施被动仓促,抵御风险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对疫情影响行业发展的乐观程度调查中,占相对多数的文创企业对于疫情影响并没有过于悲观,认为疫情造成的损失在可控范围。但总体自测分3.87的结果显示,恢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发展的信心仍处于中档偏低的心理预估。无法正常复工复产,包括上下游行业无法正常经营带来的连锁影响是导致文创企业经营损失的关键所在。
三、企业在积极自救的同时,期待相应政策扶持措施尽快实施落地

为应对疫情冲击,众多企业采取了系列应急补救措施,调查显示,60%以上企业选择了远程协同办公与拓展营销渠道,42.68%的受访企业选择了居家进行产品研发设计。另外有30%左右的受访企业选择了变更项目档期,停止部分无法按时交付的项目。为减轻资金压力,降低或迟发工资薪酬、加大员工加班力度也成为部分企业的“第二选择”。另有一部分企业选择了分批次复工或者在线办公,受访企业中复工率超过三成的企业约有40%-50%;另有30%的企业尚未复工,也未采取线上办公的形式。
企业在积极自救的同时,也对政府扶持寄予诸多期待,其需求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
1、减税减负:减免疫情期间的增值税、所得税的征缴额度或延缓其征收,降低和延期支付社保支出;政府主导或指导物业单位减免企业房租。
2、补助扶持:提供疫情期间及疫情结束一段时间内针对小微文创企业的稳岗补贴、房租补贴、能源补贴等扶持性补助;疫情结束后,支持中小微文创企业参与各项行业展会,减免参会费用。
3、金融支持:成立专项基金,协调金融机构减免贷款利息、延长贷款期限、对中小微文化企业申请财政支持和各种项目提供便利和政策倾斜,弥补文创企业资金“缺口”,并在疫情结束后继续扶持产业发展;建立健全文化金融服务信用评估体系建设,为易受风险影响的文创类企业与其他文化企业提供不同级别的金融政策,解决文创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等难题。
4、业务扶持:希望政府文旅部门能够在疫情结束后,给予企业项目扶持,支持中小微文创企业参与各项文旅类展会,减免参会费用,支持文创设计企业同农业、制造业、旅游等多行业对接,促成合作,弥合疫情损失,引领产业长期的稳定发展和多产业融合。
5、园区扶持:认定培育一批省级创业创新示范综合体,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五链统筹”、深度融合,加快优质文创项目成熟。精准扶持文创产业园区, 创业孵化基地(园区)、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在疫情防控期间降低或减免创业者场地租金等费用。
6、其他需求:提供更优质的线上政务服务,提高审批服务效率;并对受疫情影响的文创企业提供劳动仲裁、经济纠纷法律、知识产权保护等帮助。
疫情发生后,国务院各部委和各地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这些政策措施比较全面的覆盖企业上述需要。所以,下一阶段的重要工作主要是各级政府和行业组织要积极引导企业学习掌握用好用足政策,推动文创产业复苏发展。
连日来,随着各地多措并举、积极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可以预测2020年山东文创行业发展主要体现如下特征:
1、政策红利驱动行业发展:随着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强化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加大税费支持力度、阶段性减免社会保险费、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新实施一批补短板强弱项重大项目、强化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分区分级精准复工达产等一系列措施,对我省文创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强有力支持。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又出台了18项措施支持文旅等行业渡难关求发展。随着一系列扶持政策的落地实施,在解决企业生存困境的同时,也将促使疫情结束后文化创意设计行业与其他行业呈现融合发展、迅猛发展的新局面。
2、风险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本次疫情将使一些企业运营模式被迫转型,企业将更加关注线上线下产品/服务的业务协同。疫情期间,许多企业都选择了线上办公以及加强线上业务开展来应对疫情发展,这种方式在疫情过后也将在企业的日后经营发展中固定下来。以内容和品牌为内在驱动力的文创电商,将逐步成为平台行业和内容行业合作与微平台组合的主营业务收入之一;私域流量与平台赋能也将成为“互联网+文创” 精耕细作的重点领域。
3、产业跨界融合加速升级:文化与旅游、科技、互联网融合继续成为趋势,“文化+科技+旅游+互联网文创电商”将成为文旅融合乃至文旅与其它领域跨界融合的标配,推动文化与相关产业加速升级。夜间消费、沉浸产业等满足消费者个性化消费需求的文化产业新模式也将进一步彰显成效。随着地产商对文化产业、文旅产业商业模式的认识深化,各种文旅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文化街区、乡村旅游和康养项目也将会在各地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文旅融合将进一步得到政府与各行业关注,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方面,带动乡村振兴、农业电商升级和农业文旅产业化,带动农业一产、二产和三产同步发展,出现更多农文旅融合产生的新业态、新模式。
4、数字创意产业迎来机遇:互联网、人工智能和5G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文化产业带来一系列革命性的变化,催生了动漫游戏、网络视频、数字音乐、数字阅读、网络直播、在线教育等文化产业新业态与新模式,为文化创意产业注入新能量。疫情期间,传统的线下文化类相关企业遭受重大冲击,而新兴的数字文化产业却在民众居家隔离、远程办公期间获得了更大的市场份额。因此,在现阶段对企业内部运营而言,要做好现有资金和融资渠道客观理性评估安排,降低运营成本,拓展营销渠道,转型经营方式;对外部环境而言,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政策扶持,抓住新技术、新模式对企业未来业务开展带来的机遇,不断加强研发投入,关注数字经济的商业模式,加强内功修炼。
5、IP产业链成为文创“风口”:5G时代,万物皆媒,我们的传播环境、传播内容、传播渠道都在迅速发生着改变,几乎所有的媒体都缺乏更丰富的高品质内容,故事IP、形象IP、产品IP、企业IP的作用逐渐凸显,并将成为文创行业作为内容产业的发展核心。基于传统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设计、动漫IP与衍生品开发将得到更大的重视,各行各业更加趋向于通过文创产品领域的营销,故事IP、形象IP的设计开发,实现品牌传播与内容产品生产。相信不久的将来,诸如《千里江山图》、《斗破苍穹》、《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围绕中华传统文化IP传承与创新的“世界级文化符号”将越来越多。
6、大数据赋能文化产业内容生产:文创产业将在在大数据领域得到更多红利和发展机会,以数据赋能文化内容生产,将极大促进消费者个性化设计和柔性化生产需求,为影视行业、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等领域提供个性化产品;为文创产品增加个性创意内容,增强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互动性和体验性,满足消费升级和消费多元化时代的文化消费需求。
7、文创园区的集聚驱动作用更加显著:在新常态下,以文化创意为核心推动力,在积极的产业政策推动下,创意产业园区也将迎来美好的发展前景。围绕文化创意产业生态体系建设,文创园区将更加关注与城市发展相融合、与金融融合、与商业体融合,智慧园区、众筹园区(众创空间)、海外文创园区等园区新型发展模式将不断出现。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链和运营模式的不断完善,文创园区的集聚对城市发展与行业发展的驱动作用将更加显著。
作者简介:
杨海波 济南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山东省文化创意设计行业协会副会长
孙美华 山东省文化创意设计行业协会会长、济南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客座教授